2月27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学术报告厅讲授“开学第一课”。授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孙士国主持。
余淼杰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内涵、新发展阶段的最核心特征、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以“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
他首先与同学们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内涵。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拥有所有国家现代化的共性特征的同时,更独具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巨大的人口规模固然为中国的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挑战,但更构成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所谓共同富裕,是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反对不劳而获,强调机会公平,是高度发展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方面,积极作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写进党章的政党,也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根本目标写入宪法的政党。在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依然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余淼杰谈到,新发展阶段最核心的特征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先后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了阐述。在微观角度,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产品质量升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中国经济具有全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具有产业集聚特征。在宏观角度,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经济的转型升级,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比重变化。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一是创新。狭义的创新是科技的自主自强,包括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也就是产业技术升级。广义的创新包括相关制度和规则方面的创新安排。二是绿色。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发力点。三是协调。主要包括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我们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下一步是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是减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发展“新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打造五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下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四是开放。全球化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表现形式变了。五是共享。首先是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其次是要做乡村振兴;最后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他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核心的内容是“双循环”。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做好“内循环”。一是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二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三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提升金融消费。他从六方面阐释了如何做好“外循环”。一是企业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二是扩大进口。三是做好服务贸易。四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五是“一带一路”差异化。六是地区经贸协议的递进化。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但仍要持续聚焦“三新一高”要求,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个小时的授课,余淼杰全程脱稿。授课内容既有理论高度,从理论层面透彻分析,深入阐释,高屋建瓴;又有实践深度,讲述脉络清晰,深入浅出,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产生了强烈反响,微博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达18.9万。
辽宁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是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全校范围内以“开学第一课”为重点开展系列教育引导活动,帮助同学们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勇毅前行的奋进姿态,迎接新学期、锚定新目标、奔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