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深化对俄合作战略指引,落实中俄元首关于推动教育领域交流的共同愿景,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霍春辉教授于11月5日至8日,率团对乌法科技大学和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进行友好访问。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巩固既有合作成果,深化教育人文领域交流,积极开拓校际合作新路径,推动对俄高校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11月5日下午,霍春辉一行与乌法科技大学校长瓦迪姆·扎哈罗夫教授、副校长RITA教授以及人文和社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东方学与新闻系主任、国际经济教研室主任等进行会谈。双方回顾了两校建立合作近30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成果,并对未来可能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探讨。扎哈罗夫校长指出,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向前发展。辽宁大学是乌法科技大学在中国的友好合作伙伴,多年来两校学生互换交流规模不断扩大,自2015年两校签署经济学学生交换协议以来,乌法科技大学已有132名学生赴辽宁大学学习。希望未来两校开展多元化的合作,不断壮大合作项目,尤其在语言学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通过汉语与文化中心的建设为乌法市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霍春辉表示,两校合作历史悠久,交换生项目是两校友好关系的重要见证,也是双方迈向师生双向交流、跨学科科研协作的坚实基础。他指出,近年来两校合作举办“经济学与管理:理论、方法论、实践”国际科学与实践学术会议,多国经济学者参与其中。希望未来两校继续加大学术与科研合作,加强学生联合培养,他坚信,汉语与文化中心的落地将会成为乌法地区唯一也是最好的合作项目,同时欢迎更多的乌法科技大学学者和教师前往辽宁大学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学科进步。

11月6日上午,在双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为深化传统友谊、推动中文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并促进文明互鉴,两校共同签署了《辽宁大学(中国)与乌法科技大学(俄罗斯)关于开展中文教育的协议》。未来,双方将以乌法科技大学下属的巴什基尔语言文学、东方学与新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管理与商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等具备汉语教学条件的院系为重要平台,系统推进乌法地区的中文教学工作。合作还将面向乌法市大中小学的中文教育项目,进一步拓展协作内容。通过举办“汉语桥”来华夏令营等活动,双方将持续深化文化体验,加强互联互通与融合发展,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推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与文明互鉴。同时,将在乌法科技大学申请设立HSK考点,为更多汉语学习者提供便利。

随后,霍春辉一行出席了汉语与文化中心的开幕剪彩仪式。该中心位于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首都乌法的核心区域——乌法欧亚科学与文化中心大学国际学生园区内。这一园区的建设,源自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现代化校园网络建设倡议,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及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负责具体实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被选定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汉语与文化中心由乌法科技大学与辽宁大学合作共建,旨在整合两校优质智力资源,共同推进教育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该中心的建成不仅是落实普京总统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具体实践,也对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开幕仪式上,霍春辉代表辽宁大学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今年11月3日,李强总理与米舒斯京总理在杭州成功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双方明确商定将“支持在俄的中文教学和在华的俄语教学,增进青少年学生交流”。他表示,汉语与文化中心的正式启用,正是对两国总理共识的积极响应与具体落实,标志着两校合作迈上了崭新台阶。他希望,该中心能真正成为连接中俄友谊的坚实桥梁,为深化双边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开放对话与文明互鉴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动力。

开幕仪式结束后,扎哈罗夫校长与霍春辉副校长在双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为汉语与文化中心剪彩。

在这个全新的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均可报名参加系统的汉语课程、准备各类国际中文考试,并学习中国书法基础。此外,中心还计划逐步开设剪纸、中国结等多样化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对学生、青年科研人员及教师而言,中心将成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工作、学习与专业互鉴的机会。中心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系统推广汉语教学,更能深入传播中国悠久而独特的文化,搭建起一座促进中俄文明对话的实践桥梁。

11月7日上午,霍春辉一行与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校长施密特教授、副校长丹尼斯教授、国际交流处处长尤利娅及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拜拉莫娃等进行会谈。双方就俄语专业本科生交换交流、硕士相关专业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等进行交流与讨论。施密特校长在会谈中指出,两校合作已走过三十余载,孔子学院作为基石般的平台,已成为双方最为紧密且成果最为显著的合作领域,无论在语言教学还是文化交流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特别提到,每年举办的“汉语桥”夏令营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令人流连忘返。为给予孔子学院更坚实的支持,校方今年将图书馆整个二层划拨其使用,专属运行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深化中文教学与文化交流的重视。霍春辉副校长指出,自1993年两校携手,特别是孔子学院建立以来,两校共同走过的路并非总是坦途,但正是凭借双方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相互理解,才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将合作的幼苗培育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孔子学院举办的俄罗斯孔子学院联席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展以及各类比赛等活动,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些沉甸甸的果实,是对我们过去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也为我们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方院长拜拉莫娃代表孔子学院就协议期内的五年工作进行了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辽宁大学和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办好孔子学院,经孔子学院理事会讨论通过,双方成功续签合作协议,新协议有效期5年。

11月7日下午,霍春辉一行赴孔子学院“文知坊·体验中国”与师生进行座谈。该“文知坊·体验中国”占地200余平方米,是俄罗斯地区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多功能实体文化体验与展示空间,是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典范项目。深度依托中文教学传统与办学优势,秉持“创新与务实并重”的核心理念,成功将一个抽象的文化传播概念,转化为一个可感、可触、可沉浸的实体文化空间,为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民众打开了一扇全方位感知当代与古典中国的窗口。

“文知坊·体验中国”展现了其科学且富有吸引力的规划设计,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区是文知坊最富魅力的区域。它并非简单的物品陈列,而是还原了多个中国文化生活场景。设有书法与国画坊,提供文房四宝,访客可在教师指导下挥毫泼墨;茶艺雅舍,仿中式茶室布局,从温具、置茶到冲泡、奉茶,完整展示中国茶道礼仪与哲学;民乐与传统戏曲角,陈列古筝、二胡等乐器,并配以戏服、脸谱,举办小型工作坊。此外,还有节气、剪纸、象棋等文化模块,强调“动手做”而非“仅仅看”。学术研讨与阅读区设有小型中文图书馆与阅览室,收藏各类中文教材、文学作品、学术期刊和文化读本,为汉学家、大学生及深度爱好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研究与阅读环境。该空间定期在此举办中国文化讲座、学术沙龙和中文角活动,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

外方院长拜拉莫娃代表孔子学院就迁址后的各教学场地及使用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次出访期间,辽宁大学先后与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为“汉语与文化中心”揭幕剪彩,标志着双方在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领域迈出坚实步伐。此次交流进一步巩固了中俄高校间的传统友谊,通过共建平台、优化资源、拓展项目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促进中俄语言互通、文明互鉴与人才融合注入了新动力,开启了双方教育合作的新篇章。